第(2/3)页 “自己养活自己?”陈国华被陈阳说糊涂了,额头上的皱纹都拧在了一起,眉头拧成了一个解不开的疙瘩,“他们要是有本事自己养活自己,还能拉下脸来堵厂门闹事?” “阳阳,你到底打的什么主意?快跟我说说,你别让我着急上火了!” 陈阳微微一笑,眼神里闪烁着智慧的光芒:“爸,等下面登记完了,名单出来。您把这批人,大致分成三波。” “第一波,是有技术在身的工人;第二波,是年轻力壮,有挣钱欲望的年轻人;第三波,就是那些厂混子、地痞流氓!” 说着,他伸出手指,开始条分缕析地阐述他的计划:“第一波,是那些以前在厂里,真正从事过技术工种的老师傅。” “比如像李师傅那样的,孙师傅那样的模具专家,还有懂电路、会维修的这些技术骨干。这些人,手里有真本事,是宝贝疙瘩。” 陈国华点点头:“这波人倒是确实有用,厂里也缺技术好的老师傅带徒弟。但人数也不少,都安排进车间?” “不,”陈阳摇摇头,眼中精光一闪,“不安排进车间,或者说,不完全安排进车间。” “爸,您想过没有,现在老百姓家里,电视机、收音机、电风扇甚至洗衣机,越来越多了吧?” “是啊,怎么了?”陈国华抽了一口烟点点头,还是没明白陈阳的用意。 “那,这些东西坏了怎么办?”陈阳笑呵呵看着父亲问道。 “修呗!”陈国华连想都没想,“修不了的,就换新的了。” 陈阳默默点点头:“爸你说的对,但你想想,现在有多少人家舍得直接扔了买新的,大部分不都是修修补补又三年。” “甚至一个手电筒、一个闹钟坏了,都想着找地方修一下再用。” “可是现在问题来了,”陈阳眼睛越来越亮,“这些东西到底要到哪里修?” 陈国华皱皱眉头:“这个...好像确实是个问题。以前都是自己鼓捣,找街坊邻居会修的帮忙。现在街上了有了专门修家电的铺子了,专门做维修家电生意。” 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