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650章没有商量只有命令-《1949:火红年代的县委书记》


    第(3/3)页

    然而,陈朝阳的“三条纪律”和最后那句“犯罪”的论断,像重锤敲醒了他。

    他瞬间意识到,自己不能再作壁上观了。

    陈朝阳的决绝,是一个强烈的信号,此人绝不会在技术人才和核心项目上妥协。

    如果自己此刻不支持陈朝阳,后果不堪设想:要么,这把利剑被李志雄之流凭借“运动”之名折断,

    汉东刚刚起步的油田、治碱等宏图大业随之夭折,这是他作为主管书记绝不愿看到的失败;

    要么,陈朝阳凭借其深厚的军中背景和北平的赏识,与激进派爆发更激烈、更不可控的冲突,导致省委分裂,局面彻底失控,这更是他掌控能力的巨大失职。

    更重要的是,陈朝阳提出的“用经济建设成果检验运动成败”,给了他一个完美、无可指摘的“抓手”。

    这个标准务实、正确,完全符合北平“增产节约”的大方向。

    支持这个标准,就是支持生产,站在了政治正确的点上,既能有效遏制运动扩大化,又能确保汉东的政绩不受影响。

    陈朝阳已经把最难听的话说了,把最硬的骨头啃了。

    此刻他周明光站出来表态支持,就是要顺势将陈朝阳的“个人主张”收编为“省委集体决策”。

    这至少表面上维护了班子的团结,牢牢掌握了运动的最终解释权和领导权,避免了省委被激进派或陈朝阳的个人意志架空。

    因此,当陈朝阳话音落下,会议室陷入一片压抑的死寂时,周明光缓缓睁开了眼睛。

    那眼神里已没有了之前的游离和权衡,只剩下属于一把手定鼎乾坤的沉稳。

      


    第(3/3)页